網際網路把我們拉近。 資訊操弄
使我們分開。

法國數位外交致力於減低其衝擊。

不實新聞、錯誤資訊、假訊息…

這個標題充滿涵蓋著不同現實的字眼。我們更常用的詞是「資訊操弄」

劍橋分析公司醜聞和 2016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

在 2016 年,劍橋分析公司接受川普競選團隊聘用而在 Facebook 上進行精準投放宣傳。該公司經由第三方應用程式取得 8,700 萬人的個人資料,並且針對尚未決定的選民,以其個人資料為依據,進行鎖定目標式的宣傳,來影響他們的投票。

閱讀個案研究

煽動對緬甸羅興亞人的仇恨

在 2018 年的緬甸羅興亞人危機期間,Facebook 透露軍政府當時從事協調化的資訊操弄宣傳,利用數以百計的假帳號來煽動對羅興亞人的仇恨,從而,來將強迫遷徙正當化。

閱讀個案研究

巴黎聖母院大火

在 2019 年 4 月,巴黎聖母院大火的資訊傳播,曾經受到不少操弄。恐怖份子的說法在美國發酵。親克里姆林宮的消息來源,把大教堂的腐化和歐洲價值連結,而西方歐洲則凸顯先前既有的社會與宗教分歧。

閱讀個案研究
資訊操弄的策動者,有各種面貌:國家或非國家角色,例如公司或組織,甚至是個人組成的非正式團體。它們的共通之處是:擾亂我們的社會凝聚民主程序

這些操弄,利用各種弱點。

弱點來自資訊在網路上呈現的方式,被不良角色利用,進而操弄意見。

社交媒體上的假帳號

藉著偽造各式意圖和承諾的假用戶、頁面和群組,攻擊者使人們誤以為某些內容是可靠的,進而擴大其影響力。

網路上的假民調

虛構網路民調,或操弄既有的網路民調,以產生偽造的參與度,進而操弄對於既有議題的認知。

資料空白預填

運用假造的網頁,來填補搜尋引擎結果中高品質與權威消息來源的缺口,進而為特定主題提供說法。

付費鎖定目標廣告

付費鎖定目標的個人資料,進而散播量身打造的訊息。

機器人帳號

自動操作的許多帳號,可以集體誇大特定內容的影響力,造成「熱門」的假象。

虛構或偽冒的新聞網站

在分享資訊時,一面誤導用戶。這些網站常常透過名稱、網站設計等方式,偽造可靠的外表。

我們的作法奠基於 AMITT 架構
「注意力經濟」讓惡意人士藉由發表內容,來獲取金錢和瀏覽數。這些內容利用我們的偏見與傾向,從而人工創造出的「互動」程度,往往被錯認成可信度或重要性

在法國的歐洲與外交部裡,數位事務大使負責協調與促進法國的立場,來減少這些弱點。

影響

我們引導國際治理,朝向減少這類與資訊操弄有關的弱點,而建立相稱而有效的歐洲規章。

結盟

我們聯繫和提升對抗資訊操弄的相關角色。我們也在不同的歐洲和國際論壇中代表法國。

增幅

我們建造開放工具來強化公共、私人和公民社會的行動者,共同對抗資訊操弄。